你好,幼儿园——同幼小班新生入园小贴士
日期:2022-08-26 17:11:11  浏览量:1138

你好,幼儿园——同幼小班新生入园小贴士

亲爱的家长,您好:

转眼已到八月底了,开学的日子渐渐近了。相信很多家长现在是“坐立难安”,生怕孩子第一次离开自己,不习惯。别担心,幼儿园为大家准备的定心丸“新生入园小贴士”立马送上,赶快来看看宝爸宝妈们能为宝贝的第一次入园做好哪些充足的准备吧!

篇章一:入园焦虑

9月份即将迎来幼儿园开学季,又一批可爱的孩子们将带着对爸爸妈妈的眷恋,带着对新环境的好奇,走进一个崭新的大集体。对于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将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而对家长们来说,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

以下是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爱生病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头疼,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是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的不适,或者为了逃避去上幼儿园而虚拟的症状,因为生病就可以不去幼儿园了。这时家长要医治的是孩子的心理而不是身体。家长要对孩子的不适表示关心,但也不要表现得特别惊慌。如果是孩子装病,也不要当面拆穿孩子。

说谎话

比如说身体不舒服,或者说在幼儿园里受欺负了、挨打了,这可能是孩子故意说谎,以此来逃避上幼儿园;也可能是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错把想象的事情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了。所以,家长尽量不要问孩子“孩子幼儿园有没有受欺负”、“小朋友抢你玩具了吗”这类问题,给孩子一种“幼儿园是个危险的地方”这样的心理暗示,使得孩子对上幼儿园有负面情绪。

攻击行为

比如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身体冲突等这类行为表现跟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是“过度满足”的教养方式,孩子在家中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家庭中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那么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孩子失去了独有的关注、又不得不遵守集体规则和秩序,就会用过激的行为去吸引老师的关注或者对抗集体规则。针对这类行为表现,家长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做到有底线的适度满足。

变内向不爱说话

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往往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在幼儿园里要面对有秩序的集体生活,孩子一开始会有不适应,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是小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发展完全,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索性放弃使用语言,变得不爱说话。大年龄段的孩子,如果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经常得不到父母的接纳,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我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这是我的错”,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不敢表达。针对这类的行为表现,父母需要在生活中更多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对孩子的情绪有积极地回应和引导。

爱哭闹

用哭闹来表达需求,是很多孩子都会采用的策略。很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经常尝到哭闹的甜头:只要一哭闹,家长就束手就擒了。针对这类行为表现,家长对孩子需要有原则,不要过分溺爱、娇惯孩子。教会孩子用语言来协商解决问题、表达需求,而不是用哭闹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食欲不佳

这是因为开学后,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面对变化,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产生焦虑。孩子面对焦虑,容易产生睡眠问题和食欲减退。针对这类行为表现,父母需要对孩子有积极的引导,比如跟孩子一起回忆,当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使孩子把快乐情绪和幼儿园产生关联,从而减轻孩子的焦虑。

一般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照料下,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焦虑的情绪也会得到缓解。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同样要对孩子的情绪加以疏导和引导,帮助孩子尽量过分离焦虑,开启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篇章二:入园心理准备

绘本故事熟悉幼儿园,进行心理铺垫

幼儿园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老师是什么人?面对宝贝的疑虑,家长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学习故事中主人翁的积极心态,让宝贝们萌发对老师的信赖,从而缓解入园焦虑。

提前熟悉幼儿园位置,与已入园孩子多多交流

家长休息时,可以带宝贝熟悉上学路线,到幼儿园周边走一走,透过围墙看看幼儿园,通过参观园外环境,感受幼儿园的氛围。让宝贝们知道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而不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和其他哥哥姐姐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别的孩子口中对幼儿园有所了解。这可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陌生感,更容易适应集体生活。

积极正面引导,激发上幼儿园的兴趣

家长应该尽量帮助孩子缓解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焦虑。在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和宝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比如,多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趣事,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熟悉环境,鼓励孩子有所期待的进入幼儿园生活,从而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欲望。

篇章三:入园能力准备

01建立幼儿园生物钟

调整以往作息时间,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每天早睡早起以及按时午睡的良好习惯,能够帮助宝贝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02培养独立的生活技能

独立就餐

入园后,独立吃饭是第一步。在家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使用勺子吃饭,不喂饭,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同时告诉孩子不挑食,营养均衡才健康,身体才能棒棒的。

独立穿脱

家长帮助宝贝练习穿脱衣服,让孩子认识衣服的每个地方,能够分清正反面,理清手脚钻出的位置。

独立如厕

独立如厕是孩子最基础的自理能力,它关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能够独立如厕的孩子,入园后会更从容,过渡期更短。家长们平时在家可以让宝贝按照图示,经常性的练习独立如厕。

独立午睡

午休对于孩子的健康十分重要。孩子在家时,可以有意的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活动,帮助宝宝建立适宜的午睡习惯,也能帮助孩子减少对幼儿园的不适应。

认识自己的物品

孩子入园后就是集体生活,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找不到自己物品的现象,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服装、鞋袜及其他物品尤为重要。家长可以和宝贝一起制作物品标记,让宝贝参与整理书包的过程,学习整理自己书包里面的物品。

03培养初步的交往能力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孩子自主并准确表达需求的能力非常重要。家长平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一些练习,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需求告诉老师。如:老师,我的裤子湿了/我受伤了或肚子疼/我想要上厕所……

培养简单交往能力

入园前,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引导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学会谦让、关心与合作,教给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地展示自己的本领,使孩子在交友中获得乐趣并锻炼交往能力。

篇章四:入园物品准备

家长可以帮助宝贝准备一个小书包,书包上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并放置2-3套方便穿脱的衣裤(包括内裤、袜子等),如不小心尿裤子或者玩耍弄脏了,老师们会及时为宝贝们更换;另外,疫情期间,幼儿入园和离园路上都需要戴好口罩,防止感染病毒。同时需要多准备一些口罩放进幼儿的书包里,(口罩需要用口罩袋密封好,口罩袋上写有幼儿的名字,方便辨认)以备不时之需。开学初,水壶可能也是必备物品。

父母的爱

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家长和孩子一样都有分离焦虑

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焦虑

让孩子自己勇敢朝前走

让孩子在这一重要的时刻

也能感受到你的关注与爱

学会放手

孩子才能更好地长大